近日,一款名为“绒馍馍”的西安文创产品在各大社交平台引发热潮,成为继“不倒翁小姐姐”后西安又一出圈文化符号。这款以西安传统美食肉夹馍为原型设计的毛绒玩具,凭借其可爱的造型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,迅速俘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心,在网络上掀起一股“云吃馍”风潮。
“绒馍馍”的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——圆鼓鼓的“白吉馍”身体搭配刺绣“腊汁肉”内馅,萌态可掬的卡通笑脸与逼真的芝麻点缀相映成趣。产品采用短绒面料制作,触感柔软,尺寸约20厘米,恰好可单手环抱,既可作为家居摆件,也能当作随身挂饰。更令人称道的是,设计师在馍体暗藏磁吸结构,可实现“掰馍”互动,还原老西安人“掰馍谝闲传”的生活场景。
这款文创产品的走红并非偶然。在抖音平台,话题#绒馍馍的百万种玩法#已积累超8000万次播放,网友们纷纷晒出将“绒馍馍”与兵马俑手办组合、带它打卡钟楼城墙的创意视频。有网友评论:“把陕西人的‘馍都DNA’具象化了”,更有外地游客表示“比带真空包装的腊牛肉更有纪念意义”。
据开发方“长安造物”工作室透露,“绒馍馍”的诞生历经半年打磨,团队先后走访了十余家老字号馍店,采集了不同角度的馍体剖面,最终选定最具代表性的“铁圈虎背菊花心”造型。产品上线首周即售出2万件,首批库存3小时内告罄,目前正加紧赶制第三批预售订单。
西安文理学院文创研究所李教授分析,“绒馍馍”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三重转化:将饮食文化转化为情感载体,将地域符号转化为潮流语言,将传统工艺转化为互动体验。这种“可触摸的乡愁”恰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“仪式感消费”与“情感消费”的新需求。
随着“绒馍馍”的爆火,西安文创市场迎来新机遇。大雁塔景区已推出限定版“梵文绒馍馍”,碑林博物馆开发了“墨香馍馍”系列,甚至有餐饮品牌联名推出“买肉夹馍送迷你绒馍馍”活动。专家认为,这种以小见大的文创开发模式,为历史文化名城的IP转化提供了新思路——用轻盈的方式承载厚重文化,让千年古都焕发青春活力。